close

上星期有次和朋友的餐敘,
席間談論的話題不外乎圍著孩子打轉,
(這或許是當媽媽後的一種毛病XD)
聊到了在管教孩子時若遇到孩子履勸不聽會怎麼處罰孩子。

因為我自己是提倡不體罰孩子的,
這裡所指的體罰是大力鞭打及謾罵的那種,
我倒是不反對偶而用愛的小手打打掌心這種方式。
我始終認為,孩子需要適當的約束和管教,
目的是要教會他懂得尊重別人、也被人尊重,
一個不懂得約束自我言行的孩子,
以後想必免不了會做出一些讓他人困擾的事吧?
所以我一直認為,管教和疼愛是不相違背的,
其實,它們更該是緊密合作、互相協助的。

朋友問起我怎麼管教Molly,
我說,目前是用罰站。
當Molly做了一件不恰當或危險的行為,
我會提醒她、阻止她,
我通常會觀察個幾天,
若孩子是無意的,我還是會盡量以勸導和溝通的方式進行,
但若我發現她已經是有些故意做這類舉動,
或是並未將我的提醒放在心上、甚至不覺得那是不對的,
幾次之後我的態度會轉為比較強硬,向她說明的態度就會變得比較嚴肅,
到達這個階段時,通常就會變成是只提醒三次、若那個當下她還是故意不停手,
我就會祭出罰站手段,一次五分鐘。

Molly當然會大哭,而且擺出一副楚楚可憐的表情,
(現在的小孩很機靈,有時候觀察他們對事情的應對和反應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在她被罰站的五分鐘內,我會陪在她身邊坐著,
但我的表情會很嚴肅,表達出一種媽媽不會妥協的態度,
大概過個一分鐘後,
我就會開始說明會什麼我要處罰她?而為什麼我不允許她這麼做?
或許是因為危險,或許是因為這會是一個干擾他人的動作,
也或許是因為那是一個很糟糕的習慣...

後來在聊到Molly的個性似乎比較謹慎小心的時候,
我得到這樣的疑問:
『Molly的謹慎小心,會不會就是因為妳會處罰她?』
那個當下,我其實頗驚訝的,
因為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不算嚴母型的母親呢,
我甚至是那種會用盡力氣陪小孩玩的媽媽耶XD
Molly還不會走的時候,我每天在家的活動除了讀繪本給她聽,
做最多的就是爬給她追了:P
(到最後我爬到沒力癱在地上躺著時,
 小mo就會爬到我身上、趴著我的胸口撒嬌,
 這是很溫暖甜蜜的一刻>w
而且我很注意自己的情緒,
隨時都會提醒自己不能因為情緒的影響而改變原則和處理方式,
這樣會讓孩子無所適從,永遠不懂標準是什麼,
而且呀,從Molly接回新竹到現在也有七個月的時間了,
我處罰她罰站的次數,只有五次,而前四次都集中在前兩個月。
處罰孩子也是要看事情輕重的,
若是無關痛癢的小事情,沒必要讓孩子覺得自己動輒得咎,
我的教養方針還是偏愛『鼓勵』的方式。

但我把這個疑問放在心裡、自我省思了一下。

我想,朋友會有這個疑問,
或許是因為她覺得我對Molly太嚴厲了吧?
然後,我同時也想起了教官老是唸我太寵Molly...

朋友會有這個疑問,我想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從未處罰過孩子,
所以看到我這樣的處理方式,就會覺得我是位對孩子很嚴厲的母親;
而教官會唸我太寵Molly,是因為他每次看我總是用跟Molly說道理的方式,
我只是板著臉、語氣堅定,但不會大聲斥責她,
而每次跟她講完道理後,
Molly哭完討抱抱時,我還是會抱她,
所以教官就覺得這就是太過寵溺的表現。

對於朋友的疑問,我心裡的想法還是一樣。
人格培養是從孩提時代開始,
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長成怎樣的一位成人,
就一定要關注、並給予適當的管教,
沒有一位孩子是天生的壞孩子,
但也不會有一位孩子生來就懂得尊重、愛與包容,
身教是很重要的一環,
但每個孩子的脾性不同,
有時還是得佐以一些提醒、溝通與約束。

而對於我親愛的老公的疑問,
我則是認為,
並不是大聲斥責、謾罵甚至漠視孩子的感受,才叫管教,
能把道理確實地傳達給孩子,才重要。
Molly還小,當然她也不可能完全懂得我想表達的,
但孩子會成長、理解能力也會漸漸進步,
總有一天,她會懂的。
而在她懂得之前,就先讓她明白她做的事是不被歡迎、不被喜愛的,
若不去糾正、不告訴她,
在她習慣了壞作為後再行阻止,往往需要更多時間,
孩子也會困惑,為什麼以前可以、現在卻不可以?

我家Molly屬於脾氣比較執拗的孩子,
所以必要時還是需要一些適當的管教方式讓她清楚明白現在這件事是不對的,
但我要強調的是,不要輕易處罰、且不要過度處罰。
只是,怎樣的處罰方式才恰當呢?
我會選擇可以讓孩子清楚明白這件事不能做、但絕對不會對他身心造成傷害的方式。

所以我不辱罵孩子、也不虐打孩子,
我選擇罰站,是因為這是短暫剝奪她自由的一個方法,
這方法不見得適用於每個孩子,
所以還是得靠父母的嘗試去找出一個適宜的方法,
但目前看來對Molly還算管用,但我也不清楚可以管用多久? XD
所以父母本身,也要保留彈性呀!
(關於教養的彈性,我日後會再po一篇文章分享我的觀點)

但我會比較留意孩子的心情,所以我不會在眾人面前責罵孩子或處罰孩子,
小小孩也有自尊心,
顧慮他的感受就代表你把他當一個完整的個體尊重著,
你尊重他,他就會感受到你不是用高壓的方法管教他,
自然而然,心裡的反抗就會小一些。

謝Molly有陣子很愛亂扔東西,是拿起來大力扔在地上的那種,
我覺得這個行為需要被阻止,
所以跟Molly提醒、表達過很多次這種舉動是很不愛惜東西的表現,
一來,我們要懂得珍惜物資,世界上有好多小朋友連玩具都沒有呢!
二來,每個製作這個東西的人都花了很多心力和時間去製作,
你不懂得愛惜,就等於漠視了製作者的心意。
當然,我跟他溝通的時候會用小小孩比較容易理解的方式說明啦!
但大意大致是這樣...
我也會一直強調,你如果聽不進去媽媽的話、想繼續扔的話沒關係,
東西若因此被扔壞了,我不會幫你修、也不會再買給你。
我也會一併教導他,
如果不需要了,就輕手放好、或是拿給爸爸媽媽請我們幫你放好也可以,
就是不許用扔擲的方式。

有次回台北婆家,謝小mo又開始這個壞習慣了,
而且可能因為爺奶姑姑都在場,她仗著有人撐腰,
所以我在她身邊叮嚀提醒好多次,她依舊故我,
後來我態度漸轉強硬,她還故意扔得更大力,
於是我祭出了罰站手段,
但是,我將她帶離客廳、帶進房間裡,在只有我跟她的空間裡,處罰她。
我這麼做是想傳達兩件事,
第一,雖然妳只是個孩子,但我尊重妳,所以我不會讓妳在大家面前難堪。
第二,也是向我的婆家家人示意,這是我的孩子,我有我的教養原則和方式,請大家不要插手。

那麼,大家或許會好奇,Molly現在還會亂扔東西嗎?
我的回答是:『怎麼可能不會!?XD』
她偶而不高興時,還是會第一時間就想把手上的東西大力扔掉,
但我和教官只要看到她有這個預備動作時,只要一說:
『不可以丟東西!輕輕放好或拿給爸比媽咪!』
謝小mo就會有點遲疑、放慢動作,然後裝傻地把東西遞給我們了...
(她會愛嬌地傻笑,想當作沒事情發生過、她壓根不是想丟東西:P)
當然還是會有失手的時候,
但只要東西一掉,我嘴巴一唸:『寶寶,怎麼可以丟東西呢!?』
她通常就會跑過來撒嬌示好或是扁嘴了,
會有這些舉動,至少表示她明白這是不受歡迎的動作,
而那之後的一陣子,都會是很平靜的。


最後,我還想傳達另一個觀點,
標題所提到的『教養孩子,請用心,但不用力』裡的『用力』,
除了指不恰當的體罰之外,還有另一個意思是,
不要太用力去嘗試做好一位好父親或好母親。

我看過好多父母都好用力地教小孩,
深怕孩子跟不上其他孩子,所以自己也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也因此對孩子百般要求,希望他們成為自己的驕傲。
但,這些父母們呀,
你們會不會只是在圓自己心裡的遺憾呢?或只是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其實,父母也要學著不要給自己這麼大的教養壓力,
我一直覺得,養育孩子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當然也有很多需要人深省的部份,
但,試著放鬆一點吧!
教養之途是條漫漫長路,
而你我,都是在成為父母之後才開始學著怎麼做父母,
我倒寧願是抱持著跟孩子一起學習成長的心態去看待教養這件事,
因為孩子教會我的,比我給她的多很多呀!
如果你自己是抱著極大的壓力和目標在教育孩子,
這些壓迫一定也會傳達給孩子的,
讓他們有個快樂無憂的童年吧!

教養孩子,請用心、亦不妨用點力,
但請務必適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張小宇 的頭像
    張小宇

    聽小宇說話~♪

    張小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